CSAPP即《Computer System: A Programmer Perspective》的简称,中文名为《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》。相信很多程序员都拜读过,之前买的旧版没有读完,如今恰好第二版出版,就入手影印版重读经典。一读果然,经典依然是经典,CMU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本科教材,堪比另一本SICP的六星佳作啊!
1.A Tour of Computer System
1.1 Programs Are Translated by Other Programs into Different Forms
“ 程序被其他程序翻译成不同的形式。”简单一句话,却道破了本质。
整个过程对于程序员,尤其是C程序员都颇为熟悉:
- 源文件.c =》 预处理各种#命令.i =》 翻译成汇编.s =》 翻译成机器码.o =》 链接外部文件成最终可执行文件
值得注意的是:汇编语言是如此有用,因为它为不同的编译器提供了公共的输出语言。
1.2 It Pays to Understand How Compilation Systems Work
为什么要知道上面这些编译系统的工作过程呢?
- 优化程序性能
- 理解链接时错误
- 避免安全漏洞
打断一下,说一个有趣的问题:CPU空闲时PC指向哪里?这也是一直困扰我的问题。很早以前电脑还装过一种叫Waterfall的CPU降温软件,当时很流行,而且确实好用。
1.3 Caches Matter
为什么缓存很重要?先来看一个例子,看一下在命令行执行一段简单程序时,在硬件中都发生了什么。
1)首先,在命令行中敲击./hello后(注意:此时还没敲回车),Shell将"hello"字符串通过I/O总线读取到CPU寄存器中,并保存到内存。
2)之后,当我们敲回车后,Shell就开始从磁盘加载程序到内存中了(DMA技术能不通过CPU,直接让磁盘和内存通信)。
3)现在hello文件中包含的代码已加载到内存,CPU开始逐条执行机器码了。最终将代码中的"hello, world"读取到寄存器,最终打印到显示器。
通过这个小例子我们就能看出计算机系统的特点: 系统耗费大量时间把数据挪来挪去。
于是,为了提高系统性能就有两种策略:
- 要么添加缓存,什么CPU的L1/2,磁盘的...
- 要么最小化数据移动,如内存计算(in-memory computing)
第二种策略不是本书的主题了,还是说回到缓存吧。所以说缓存很重要!接下来一节看下缓存对并发的影响。
1.4 Thread-Level Concurrency & Instruction-Level Parallelism
下图以Intel Core i7微处理器为例,i7有四核,每个核心都有自己的L1和L2缓存,但共享更高层次的L3缓存。
每个核心都是 超线程技术(hyperthreading),即每个核心中有多套PC和寄存器,但只有一个ALU。这样CPU有更好的并发,例如当某个线程在等待一些数据加载时,CPU可以先去执行一个不同的线程。而且无需上下文切换,因为前面提到了CPU的一些硬件单元是有多份的。而 管道化技术(pipelining)将一个指令的执行进一步洗分为多步(是不是有点像Tez对Hive的优化,Tez也是将MR任务细分为许多种,从而进行优化),从而将部分指令并行化。